期刊简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往期目录

首页>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4-4140
  • 国内刊号:11-3017/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2006年第01期

不同阶段放射性肝脏损伤的MRI表现

吕国士;徐颖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立体定向, 放射性损伤, 肝
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不同阶段肝脏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6名原发性肝癌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行MRI复查的患者,观察不同阶段放射性肝损伤T1WI、T2WI信号特点和动态增强的强化方式并计算其放射治疗后的间隔时间.结果在平扫T1WI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低信号是53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85 ±32天,呈等信号的是9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6±14天;在T2WI像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等信号的是1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8 ±18天,呈高信号的是50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98 ±43天.在T1WI动态增强上,动静脉期无强化(Ⅰ型)是1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32± 18天;在动脉期轻度增强,呈低或稍高信号,静脉期有增强呈等或稍高信号(Ⅱ型)是15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92± 35天;动静脉期明显增强都呈高信号(Ⅲ型)的是35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110 ±72天,Ⅰ型与Ⅱ型、Ⅲ型的间隔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型与Ⅲ型的间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放射性肝损伤因时间不同而呈不同的强化特点,推测是对放射性肝损伤不同阶段的反映,对鉴别放射性肝损伤不同阶段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