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41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17/P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4-4140
- 国内刊号:11-3017/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16排螺旋CT下肢低剂量造影剂血管成像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l6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下肢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66例下肢CT血管成像(CTA)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造影剂量:150ml,120ml和80ml.根据原始图像和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评价,3组下肢动脉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造影剂的浓度.结果:下肢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显示程度评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动脉内的造影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
作者:么刚;孙建男;刘影;张修莉;陈秀梅 刊期: 2005- 04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1例临床脑血管病患者行脑增强CT扫描后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HispeedNX/I所排CT扫描机,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经2位以上放射科诊断医师阅片分析.结果51例临床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正常14例;单纯变异7例;其他脑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变窄(30例),其中混合型变窄12例(两支以上含两支脑血管变窄),脑血管变......
作者:朱清肖;佟静;郭欣华;李雪 刊期: 2005- 04
-
多层螺旋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重建在烟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5例烟雾病病例.受检者均行颅脑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6例,单侧颈内动脉......
作者:李江山;李绍东;程广军;徐凯 刊期: 2005- 04
-
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对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NH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N-NHL病例7例,男性5例,女性2例,CT轴位与冠状位扫描.结果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为鼻腔肿物,鼻甲骨质破坏,上颌窦内侧壁破坏等表现.结论鼻腔肿物伴鼻甲及相邻结构骨质破坏,应提示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李晓阳;马巨文;胡文俭 刊期: 2005- 04
-
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对43例经穿刺及治疗证实的病例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就其形态、密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病例大部分呈叶或段的均一分布及亚段分布,各占44%和26%.其程度为轻度9例,占21%.中度23例,占56%.重度11例,占23%.病灶呈片状,病灶内血管走行自然,无占位效应.结论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卓果然;石岩;崔炳迪 刊期: 2005- 04
-
小脑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小脑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小脑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实质瘤体型7例,瘤在囊内型10例,囊在瘤内型13例,1例表现为完全囊性,31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表现.结论小脑星形细胞瘤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术前诊断是可能的,但需与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转移瘤相鉴别.......
作者:许鹏君;许乙凯;戴琳 刊期: 2005- 04
-
形态学在X-射线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以射线检测发动机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传统分割算法相比较,同时结合新发展的数学理论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采用了一种有效分割方法,使其在提取效果和处理速度上都能获得预期的满意结果.......
作者:王跃华;韩焱;崔青松 刊期: 2005- 04
-
高能射线工业CT新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在高能射线工业CT研究及产业化方面的新进展,介绍了其中的多项成果:小体积、大功率的直线加速器,低噪声、高效率的阵列固体探测器,旋转极坐标反投影快速图像重建算法等.高能工业CT技术的研制成功及产业化,使我国高能工业CT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束了我国无自主研制大型工业CT检测系统的历史,解决了我国大型工件无损检测难题,对提高我国高能无损检测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志强;李亮;冯建春 刊期: 2005- 04
-
64层锥束CT扫描的优化系统
近年来X射线断层成像(CT)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1998年推出4层螺旋CT后,CT扫描设备在容积覆盖,空间分辨率,扫描速度,切片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不仅给医学应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CT系统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容积CT(VCT)的设计过程引入了各种策略来战胜其复杂性.这些方法学包括:理论分析,系统性能预测的图像分析工具,各种基于专家背对背评价的参数优化.本文论述了64层CT系统......
作者:谢强;Eugene Williams;Charlie Shaughnessy;唐向阳;Brian Grekowicz;Roy Nilsen;Sandeep Dutta;Robert Senzig 刊期: 2005- 04
-
CT图像增强方法的研究
利用直方图均衡、中值滤波和小波变换对CT图像(512×512)增强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增强方法可以减少噪声的放大,在增强图像微小细节和避免放大噪声两方面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其处理结果优于直方图均衡和中值滤波的增强方法.......
作者:孙存杰;张虹 刊期: 2005- 04
动态资讯
- 1 输卵管病变的CT诊断价值
- 2 几种降低锥束CT辐射剂量的方法
- 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 4 探测孤石高阻体的跨孔电阻率CT水槽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 5 一种用于标定工业CT设备点云提取精度的配准及评价算法
- 6 在鼓室检查中应用高分辨CT与MPR-多平面重组技术
- 7 杏仁核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 8 非线性层析反演速度建模技术
- 9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投稿须知
- 10 井间地震数据直达波走时层析成像
- 11 单扇区扫描联合三段团注技术在实现64排CT胸痛三联“双低”检查中的应用
- 12 “魔镜”功能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 13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及其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14 《CT理论与应用研究》影响因子情况
- 15 神经网络模型在X射线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 16 扇束CT中短扫描方式下数据重排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17 兔子急性脑梗塞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 18 旋转采集模式下乳腺平板PET平行束构造Sino图算法研究
- 19 由VSP反射波旅行时重建各向异性层速度结构
- 20 Lisfranc损伤MDCT表现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