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41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17/P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4-4140
  • 国内刊号:11-3017/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2008年第1期文章
  • MSCT对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MS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的可疑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在一周内进行上消化道造影对照检查.结果:23例中CT与GI共同显示憩室22例,检出率95.6%(22/23),CT表现为十二指肠窗内囊袋状含气结节影,突出于肠管小弯侧壁外,结节内可见气液平,残留内容物较多时呈网状阴影.结论:MSCT检查快速、安全性高,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作者:张建梅;赵桐;温廷国 刊期: 2008- 01

  • 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肺错构瘤的MSCT平扫及22例MS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MSCT上所有结节边缘光滑.结节内含有脂肪密度(无钙化)的12例,占37.5%,既有脂肪又有钙化的8例,占25.0%,只有钙化的2例,占6.3%.增强扫描(22例)强化值......

    作者:毕纯龙;万霞;张蔚 刊期: 2008- 01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和CT表现的对照研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CT表现和分度的关系.方法:对8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HIE的临床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8例,重度21例.颅脑CT显示全部85例均具有脑内异常密度减低区,CT值约6~18Hu(平均11Hu);合并颅内高密出血(52例),CT值约58~85Hu.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

    作者:邓家秀;张永东 刊期: 2008- 01

  • CT在航空深弹结构分析和拆卸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对逆向工程研究方法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工业cT断层扫描对航空深弹进行结构分析,精确测量其零部件位置、尺寸变化的方法.并据此绘制图纸、制定拆卸方案,从而保证了深弹拆卸和研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者:孙明太;梁跃旋;胡柱喜;徐建华 刊期: 2008- 01

  • 基于以太网的锥束CT高速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基于锥束CT的实时成像系统经常要求实时获得投影数据并快速重建,如何将获得的投影数据不丢失地快速传递到图像重建单元进行重建是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和以太网的数据获取方案,通过在探测器和重建计算机之间引入投影数据缓存系统,较好地解决了重建计算机和CT采集模块间由于实时性能差异所造成的通讯不稳定和数据丢失.本方案所设计的系统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并且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对一个快速......

    作者:金鑫;陈志强 刊期: 2008- 01

  • 面向RP的CT图像处理技术综述

    图像反求建模是实现快速成形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CT图像的二维信息,通过图像分割、二值化处理,提取所需边缘轮廓,重构出三维CAD模型,转换成快速成形的标准数据格式,制造出实物三维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国内该领域研究现状基础上,讨论了CT图像反求建模的流程及在快速成形中的应用.......

    作者:姜睿智;岳秀艳;史廷春;邱建辉;索海瑞;彭东亮 刊期: 2008- 01

  • 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中DEI峰位CT图像的解释

    在衍射增强成像中,其峰位CT成像模式中的消光衬度产生使物体的CT图像边界增强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断层图像的空间分辨能力.本文提出了这种由于消光衬度引起的DEI-CT图像增强的额外灰度变化的一个确定的物理解释,并通过理论模拟计算与简单圆物体实验数据的处理,证明了这种边缘增强效果具有单像素宽、高密度圆形物体的成像特征,有助于解读峰位DEI-CT图像.......

    作者:刘力;朱佩平 刊期: 2008- 01

  • 多层螺旋CT螺距、层厚和重建间隔关系及对图像质量影响

    多层螺旋CT问世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一次扫描能同时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并且有足够的信息量进行图像后处理,但扫描参数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多层螺旋CT的扫描及重建参数螺距、层厚及重建间隔及对图像的质量影响进行阐述.......

    作者:周泽俊;胡永胜;高斌;巢惠民 刊期: 2008- 01

  • 一种改进的锥束螺旋CT单层重排重建算法

    多层螺旋CT中,采用大螺距可以大大提高扫描速度,在工业和医学中颇受青睐.但在给定探测器尺寸条件下,螺距过大会出现明显的伪影.Noo等1999年提出的单层重排算法(SSRB)能够适应较大的螺距,且有较高的重建图像质量.本文采用新的重排方法对SSRB算法进行了改进,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相同探测器大小时,改进的SSRB算法(ISSRB)可适用的螺距是SSRB的(1+tan2δ)倍(δ射线源半张角),......

    作者:陈炼;吴志芳;周立业 刊期: 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