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41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17/P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4-4140
- 国内刊号:11-3017/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一种X射线探测器测试仪的开发与应用分析
线阵列X射线探测器是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的核心部件,X射线探测器测试仪是针对安检设备的基础部件—X射线闪烁探测器的信号增益、本底噪声信号、相邻像素信号串扰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而设计的基础部件专用测试仪器。本文简要论述X射线探测器测试仪的功能和关键技术,介绍一种手动微调探测器测试仪的设计。该测试仪已经应用于X射线探测器的测试,文中列出了部分测试结果。......
作者:霍梅春;董国平;梁泽;李昊;刘丹;顾东波;苗祥月 刊期: 2012- 04
-
X射线安检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X射线安检图像增强的新方法。传统X射线安检图像的对比度较小、边缘不够清晰、噪声较大,针对这些特点,本方法的思路如下:首先消除安检图像的背景区域噪声,接着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图像的边缘进行增强,然后通过CLAHE(有约束的局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实现图像的对比度增强,后利用双边滤波器在保持图像边缘的前提下降低图像噪声。这样一套组合方法很好地适应了X射线安检图像的特点,得到了很好的增强效果。......
作者:杨晓刚;杨立瑞 刊期: 2012- 04
-
利用孔间CT成像对喀斯特岩体结构、电站坝基渗漏与稳定性研究
岩溶水电站坝基受岩体中发育的溶洞、溶蚀裂隙带及构造破碎带等岩体缺陷的控制,容易产生塌陷、渗漏,导致电站工程变形、失稳。岩溶发育与碳酸盐岩的岩体结构改变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水电站坝基岩体缺陷的准确诊断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孔间电磁波透视及CT成像技术,对地下隐伏碳酸盐岩岩体结构的非均匀性,溶蚀裂隙带分界面,裂隙结构体、裂隙充填物性质及几何空间形态等进行了数字描述和刻画。并结合广西某水电站坝基碳酸盐岩岩......
作者:黎华清;甘伏平;魏宇;黄先波;陆才昆 刊期: 2012- 04
-
沧州地区地壳上地幔的远震P波三维速度结构成像
利用架设在沧州地区的20台流动地震台站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7月间记录的271个远震事件,读取的2308个P波到时数据,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沧州及其邻区(38.0°N~39.0°N,116.5°E~117.5°E)的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沧东断裂两侧的地壳介质的速度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差异,浅层速度分布同地表地质结构分布相一致。沧东断裂西北侧沧县隆起的地壳速......
作者:刘红俊;丁志峰 刊期: 2012- 04
-
电磁波CT技术在溶洞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溶洞、裂隙发育是桩基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因此,溶洞勘察在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溶洞勘察方法以电阻率法为主,但是受限于该法的勘探深度,同时其勘探结果也不能确定溶洞的边界,钻探也只是在极小的范围确定岩层的溶蚀状况。电磁波层析成像(简称电磁波CT)是一种发展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它以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特性不同作为勘探理论基础。本文以电磁波CT技术在某特大桥桥基岩溶勘察的结果,结合井中录......
作者:周欣;刘涛;尹极 刊期: 2012- 04
-
探测孤石高阻体的跨孔电阻率CT水槽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的WDJD-3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在电法实验室水槽内布设了探测孤石高阻体的跨孔电阻率CT法观测系统,进行了物理模型实验。物理模拟实验采用多种观测装置(二极、三极和四极装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反演成像,得到如下结论:①二极装置电阻率CT反演成像结果不能反映出高阻体的位置与大小;②三极装置CT反演成像结果能较好反映孤石高阻体的位置与大小;③四极装置电阻率CT反演成像也能......
作者:王俊超;师学明;万方方;徐子东 刊期: 2012- 04
-
洛宁县西青岗坪金矿区EH4系统和双频激电测深联合勘探
利用先进的物探手段,即剖面性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和激电测深在金矿勘查区进行探测。初步查明矿区内地层情况、厚度、断裂构造分布特征及矿物的激电异常反应,发现隐伏的矿化蚀变带及向下延伸情况。通过分析物探异常与矿(化)体的关系,从而寻找深部金和其他有色金属矿体,对金矿勘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大致查明矿区蚀变带数目、分布、规模、形态及产状等,为下一步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作者:陈安文;孟飞;高欢;李清林;谢汝一;刘遵省 刊期: 2012- 04
-
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整合地震分频信号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在分析常规利用RGB混频显示技术整合分频信号的应用效果及局限性基础上,提出将三参数小波频谱成像技术与信息融合技术结合应用来预测地质异常体空间展布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构造三参数小波进行地震资料的频谱分解从而得到不同频率小波域的高精度地震信号。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信息融合算法来整合得到的分频信号,终结果以概率的形式对地质异常体的展布特征进行精细定量刻画,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
作者:曹向阳;张金淼;韩文明;肖志波 刊期: 2012- 04
-
基于模型融合的有限角度CT迭代重建方法
针对有限角度扫描的CT重建,提出一种基于模型融合的CT迭代重建方法。模型来源于患者的早期Dicom图像。对扫描角度有限的投影数据,用统计迭代算法进行初步重建,得到预重建图像;将预重建图像与模型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图像;然后再次投影,补全原始投影缺失的部分,根据补全的投影数据重建出中间结果,之后重复投影、融合、重建过程直到满足终止条件。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完整重建整个目标,在有效保留原目标特征的同时......
作者:洪伟;储颖;牟轩沁 刊期: 2012- 04
-
主动轮廓模型的一种初始轮廓设定方法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进行图像分析与图像理解的基础,分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图像处理。针对目前主动轮廓模型在图像分割领域中分割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初始轮廓设置方法。首先将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一个或几个较粗糙的连续轮廓;然后利用八邻域分割法,检测出该边缘作为梯度矢量流主动轮廓模型的初始轮廓,经过迭代后得到较精确的收敛轮廓。大量医学图像分割实验表明,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
作者:吕正冬;刘润华;吕新荣 刊期: 2012- 04
动态资讯
- 1 CT图像存档与管理解决方案
- 2 16层螺旋CT重建在距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 3 单轴压缩条件下房山花岗岩超声波速度成像实验研究
- 4 感兴趣区大小对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CT值及水(碘)浓度值影响
- 5 心电门控CTA评价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研究?
- 6 双源CT评估吸烟与冠脉斑块相关性的价值研究
- 7 高分辨MRI双重造影结合DWI对直肠 癌术前分期的研究
- 8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超声心动评价冠心病
- 9 瞬变电磁法在雷门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10 咽旁间隙内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诊断
- 11 128层MSCT低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 12 磁共振用于医学成像与地面找水方法的技术对比研究
- 13 基于小波变换的低剂量CT投影数据滤波方法研究
- 14 新虚拟单能量图像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 15 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16 首台国产螺旋CT的研制
- 17 CT长骨测量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 18 CT灌注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肺部结节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初步探讨
- 19 GE VCT-高图像质量和低剂量的和谐
- 20 螺旋CT在腰大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