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41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17/P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4-4140
  • 国内刊号:11-3017/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介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栏目设置
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能谱CT、医学CT、综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投稿须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作者投稿件时若无专门说明,则表示作者和《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都共认:

  1.投稿稿件为原创作品、无一稿两投。稿件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

  2.作者应保证稿件内容不涉及保密问题。凡涉密单位作者投的稿件,如作者单位为公安、军队等院校或科研单位,作者应提供稿件不涉密证明。

  3.稿件自确定发表之日起,除作者特别说明外,按惯例其专有出版权、汇编权、发行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作者拥有论文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

       4.CT理论与应用研究稿件要求

  4.1所投稿件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层次分明,论述精练,语言准确,符合规范。

  4.2量、符号和单位

  期刊刊登论文中的量名称、量符号及其单位采用国家标准。量(代表变动性数字)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排斜体;矢量、张量排黑斜体;量符号的下标,属“变动性的”用斜体,其他情况用正体。量符号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其量名称及单位。

  单位名称及符号采用国际标准制,单位符号用正体。常用的数学符号(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转置符T,微分符d等)排正体。外文缩写词必须符合国际规范,缩写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需要标明全称并说明中文含义。

  4.3图件

  投稿稿件请附必要的图件。图件要求具有科学性,符合规范,清晰美观,能直接用于制版,图件的精度不小于300线。每幅图件注明唯一图号和图题,图号和图题在图的下方,用小五号宋体字。坐标轴以“量符号/单位”规范形式表示,如f/Hz,v/(mA·s-1)。图中内容要用六号宋体字。对于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符合我国规定的地图出版要求。必要时可加图注,图注用六号宋体字。

  4.4表格

  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表号和表题置于表的上方(小五号宋体字)。表中量和单位的标示形式同图(六号宋体字)。图表直接列于文中,勿另置。

  4.5参考文献

  投稿稿件遵循著作权法,凡引用他人资料、数据、方法、图表以及结果、结论的,必须注明出处,列出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详见“《CT理论与应用研究》投稿样式”(可向编辑部索取)。

  4.6请提交论文研究工作的基金来源、编号,以及200字以内的第一和通讯作者简介(见投稿样式)。

  5.CT理论与应用研究注意事项

  5.1投稿一般采用电子投稿方式,也可寄一式3份机打稿件。特别鼓励有条件的作者在线投稿。

  5.2投稿者可建议2-3名评审者(请注明学位、职称、研究领域、单位和详细联系方式),以及要求回避的评审者。供编辑部参考。

  5.3来稿如不符合以上要求,将退作者修改后再投。请投稿者自留稿件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除双方另有约定之外,一般作者3个月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5.4来稿一经采用,酌寄稿酬并酌收版面费。赠送抽印本20份及样刊。


期刊引用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影响因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发文量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总被引频次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往期文章
  • 磁共振成像的空间编码理论和方法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局部Fourier变换法、射频编码法.在此基础上,作者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及其实现方法和技术途径.......

    作者:王卫东;张必达;陈广飞;包尚联 刊期: 2003- 04

  • PET图像中基于形态学和样条模型方法进行心脏的边缘提取

    PET在医学图像技术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PET心脏图像中,为了测量心脏对药物的吸收率,对图像中心脏边缘的提取成为测量计算的前提和关键.我们针对PET图像心脏的边缘提取问题,从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两种方法--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和基于样条模型的方法.数学形态法是先将PET图像二值化,再结合腐蚀和膨胀--两种数学形态学的基本操作对二值图像进行处理,终获得结果.样条模型是用一组点和......

    作者:骆国程;赵永界 刊期: 2002- 03

  • 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对43例经穿刺及治疗证实的病例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就其形态、密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病例大部分呈叶或段的均一分布及亚段分布,各占44%和26%.其程度为轻度9例,占21%.中度23例,占56%.重度11例,占23%.病灶呈片状,病灶内血管走行自然,无占位效应.结论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卓果然;石岩;崔炳迪 刊期: 2005- 04

  • 仰卧位与左斜俯卧位低剂量腹部CT检查在阑尾病变显示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低剂量仰卧位与左斜俯卧位腹部CT检查对阑尾病变的显示率,以提高阑尾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60例临床拟诊阑尾炎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行低剂量仰卧位与左斜俯卧位MSCT腹部检查,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低剂量左斜俯卧位扫描观察阑尾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明显高于低剂量仰卧位扫描(P<0.05).结论:低剂量左斜俯卧位腹部CT检查可提高阑尾病变检出率,有助于阑尾早......

    作者:曲姣;杨嘉;夏进东 刊期: 2015- 01

  • 添加正则化项的黏声逆时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会产生衰减和频散现象,因此其更接近于黏弹性介质,在地震处理中补偿这些黏性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中进行吸收衰减补偿更准确,也更有物理意义,直接求解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RTM)能够成像大倾角复杂构造,具有诸多优势.然而当考虑吸收衰减补偿时通常会产生不稳定现象,大部分研究都是在逆时偏移的波场延拓中进行波数域的低通滤波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广义标准线......

    作者:田坤;张学涛;李国磊 刊期: 2017- 06

  • 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技术

    本文对体数据、可视化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体数据显示的主要过程,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算法和技术的特点.同时介绍我们所提出的一种体数据显示算法.后,我们将讨论体数据可视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管伟光;马颂德 刊期: 1995- 01

  • 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ée损伤的低场MRI表现

    目的:分析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ée损伤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9例软组织Morel-Lavallée损伤的0.35TMRI资料.结果:29例35个病变,主要累及部位(例数):膝关节周围(n=12),盆部及大腿上段(n=10),小腿(n=4),上臂(n=2)及前臂(n=1).位于皮下深层脂肪与深筋膜之间.病灶(个数,n=35)可呈椭圆形(n=5)、梭形(n=11)或......

    作者:丁长青;李海峰;王文生;王安震;丁爱兰;孙迎迎;罗慧;代兰兰 刊期: 2014- 02

  • 初至波层析成像技术在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初至波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记录中初至波走时反演地下介质速度分布情况的地震勘探数据反演算法,其顾像结果可用于分析解释覆盖层下不同岩性的分界面、陡坎、断裂构造等.本文应用该方法对宿松-枞阳断裂安庆杨桥段进行了探测,根据两条横跨断裂测线的速度剖面,并结合高密度电法结果和地质资料,可以推测出测线探测范围内基岩埋深在25~35m左右,同时CZ1线桩号130m、CZ2线桩号350m,深度30m以下的低速......

    作者:王立会;梁久亮;彭刘亚 刊期: 2015- 01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目的是探讨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及CT诊断分型。方法 SIMENSDRG全身CT机,常规轴位平扫,层厚8mm或4mm。结果是123例新生儿窒息中检出HIE104例,占83%,其中中度21例,重度19例。结论 CTI对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的较佳诊断工具。......

    作者:高法奎 刊期: 2001- 01

  • 线阵探测器(LDA)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文概述了当前的线阵探测器(LDA)技术及未来发展,同时详细说明了LDA的重要性能特征,并对不同应用下不同的阵列设计进行了讨论.目前芬兰探测技术公司已将该项技术成功应用于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工业CT,医用CT,L型双能探测器等工业医学应用中.......

    作者:J·柯斯克能;蔺春涛;高冬 刊期: 20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