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41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17/P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4-4140
- 国内刊号:11-3017/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投稿件时若无专门说明,则表示作者和《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都共认:
1.投稿稿件为原创作品、无一稿两投。稿件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
2.作者应保证稿件内容不涉及保密问题。凡涉密单位作者投的稿件,如作者单位为公安、军队等院校或科研单位,作者应提供稿件不涉密证明。
3.稿件自确定发表之日起,除作者特别说明外,按惯例其专有出版权、汇编权、发行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作者拥有论文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
4.CT理论与应用研究稿件要求
4.1所投稿件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层次分明,论述精练,语言准确,符合规范。
4.2量、符号和单位
期刊刊登论文中的量名称、量符号及其单位采用国家标准。量(代表变动性数字)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排斜体;矢量、张量排黑斜体;量符号的下标,属“变动性的”用斜体,其他情况用正体。量符号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其量名称及单位。
单位名称及符号采用国际标准制,单位符号用正体。常用的数学符号(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转置符T,微分符d等)排正体。外文缩写词必须符合国际规范,缩写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需要标明全称并说明中文含义。
4.3图件
投稿稿件请附必要的图件。图件要求具有科学性,符合规范,清晰美观,能直接用于制版,图件的精度不小于300线。每幅图件注明唯一图号和图题,图号和图题在图的下方,用小五号宋体字。坐标轴以“量符号/单位”规范形式表示,如f/Hz,v/(mA·s-1)。图中内容要用六号宋体字。对于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符合我国规定的地图出版要求。必要时可加图注,图注用六号宋体字。
4.4表格
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表号和表题置于表的上方(小五号宋体字)。表中量和单位的标示形式同图(六号宋体字)。图表直接列于文中,勿另置。
4.5参考文献
投稿稿件遵循著作权法,凡引用他人资料、数据、方法、图表以及结果、结论的,必须注明出处,列出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详见“《CT理论与应用研究》投稿样式”(可向编辑部索取)。
4.6请提交论文研究工作的基金来源、编号,以及200字以内的第一和通讯作者简介(见投稿样式)。
5.CT理论与应用研究注意事项
5.1投稿一般采用电子投稿方式,也可寄一式3份机打稿件。特别鼓励有条件的作者在线投稿。
5.2投稿者可建议2-3名评审者(请注明学位、职称、研究领域、单位和详细联系方式),以及要求回避的评审者。供编辑部参考。
5.3来稿如不符合以上要求,将退作者修改后再投。请投稿者自留稿件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除双方另有约定之外,一般作者3个月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5.4来稿一经采用,酌寄稿酬并酌收版面费。赠送抽印本20份及样刊。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影响因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发文量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总被引频次
-
以反射系数为特征量的瞬变电磁电性界面的成像
目的:为提高瞬变电磁探测精度,提出用反射系数作为特征量来对地下电性分界面成像,给出了方法的数学模型和实现步骤.并给出从实测数据中提取反射系数,对电性界面实现成像的思路.资料和方法由野外实测资料出发,在频率域内用数字滤波技术计算波阻抗,再通过域的变换在时间域内建立含有反射系数的方程组.结果终后通过线性规划法求出反射系数,并以此值为参数来绘制成像断面.结论数值模拟结果和实例的应用结果表明方法正确、有效......
作者:薛国强;宋建平;李貅 刊期: 2002- 04
-
肺部磨玻璃结节样腺癌的MSCT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21个磨玻璃密度结节(GGNs)病灶的CT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性质、瘤肺界面、病灶边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穿行支气管、血管的表现,并将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两组进行CT特征的对照.结果:浸润前病变14个,其中13个长径小于2.0cm,10个为纯......
作者:王辉;刘洪;黄海东;赵蕤 刊期: 2018- 01
-
颅内结核CT诊断(附10例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常见征象及少见征象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头颅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随访10例患者在临床上的愈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行抗痨治疗后好转或康复。结论CT能对颅内结核病作出准确的诊断。......
作者:蒲朝霞;李秀华 刊期: 2000- 04
-
基于CTA影像数据全主动脉教学模型3D打印制备研究
目的:通过全主动脉CTA影像学数据实现教学模型的3D打印.方法:本课题拟利用高端CT扫描装置进行数据采集,优化扫描条件,从而生成符合3D打印要求的影像,并将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与数据转化.结果:将3D影像进行图像处理与数据转化后利用3D打印机进行全主动脉教学模型制备.结论:全主动脉教学模型的3D打印制备可以完善教学模型质量与数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包佳琪;梁涛;王超群;郝粉娥;孙振婷;李志军;赵磊 刊期: 2018- 03
-
X-ray医疗设备的空间分辨率及其傅立叶分析
本文归类分析了影响X-ray医疗设备空间分辨率的若干因素.从原理层面,基于对不同X-ray医疗设备(传统X-ray,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运动成像Tomosynthesis)采集信息完备程度的分析,分别从空间域和频率域的角度论证了信息完备性程度的一致性.从而有助于医疗科研工作者加深对空间分辨率及其和信息采集完备性关系的认识.......
作者:王学礼 刊期: 2003- 04
-
中心气道原发肿瘤的CT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中心气道原发肿瘤的CT表现,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9例中心气道原发肿瘤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CT表现.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纵隔淋巴结及肺内情况.结果:男138例,女51例;患者年龄3~84岁(平均年龄56.3岁±17.7岁);恶性肿瘤165例、良性24例;肿块直径3~67mm,平均(25±18.......
作者:王锐;曾庆玉;祖德贵 刊期: 2014- 04
-
天然地震折射与反射速度CT的模型实验
为提高天然地震折射与反射速度CT的精度,我们运用"走时小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与"波形基本解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相结合的方法,反演各层界面形状及各层纵波、横波速度。反演结果图与"正演地球模型剖面图"基本一致。本文在数学上发展了"层析成像"的内容,提出"波形基本解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基本概念,是天然地震简单模型实验的初步尝试,偏重于理论研究,其理论和方法有一定参考价值。天然地震比人工地震复杂,模型实验......
作者:陈立成;唐棠;吴发恩;王立春;冯国臣 刊期: 2012- 01
-
计算机辅助检测低剂量CT早期肺癌筛查可行性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人工判读低剂量CT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效果,为临床早期肺癌筛查手段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56例早期肺癌高危患者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别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人工判读对肺结节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剂量CT人工判读检出肺结节的人数为42例,检出率为16.4%;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纠错)检出肺结节的人数为43例......
作者:刘丽君;郝粉娥;孙振婷;孟令新;杨振兴;赵磊 刊期: 2019- 01
-
弹性波反射法在探测软弱层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弹性波反射法确定桩基础、桩底下卧地层中的软弱层的新技术.方法: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超前探测技术,结果经过实际开挖论证及竣工后的使用情况,证明此技术具有节省工时、造价低的优势.结论此技术既经济省时、又准确,可供设计及施工人员参考.......
作者:邓向军 刊期: 2004- 01
-
一种基于二元回归的时深转换新方法
南堡凹陷C油田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披覆在潜山之上的生屑云岩储层,为该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生屑云岩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较大,先期钻探的5口探井有2口落空.基于周边油田分析,古地貌是生屑云岩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受上覆火成岩的影响,该油藏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古地貌恢复困难,使预测储层分布范围困难较大.考虑到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利用传统的时深转换方法难以准确地计算构造深度进而恢复古地貌.本文从多口已钻井的时深关......
作者:白清云;杨威;马时刚 刊期: 2015- 02
动态资讯More >
- 1 低速带的波场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 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 3 CT长骨测量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 4 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与胆囊病变的CT观察
- 5 南阳膨胀土在受荷的湿干循环过程中细观结构演化规律研究
- 6 CT肝脏灌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7 256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SAH患者脑损害程度及脑血管痉挛的评价作用分析
- 8 CT淋巴管造影对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的诊断价值
- 9 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BAG的X线表现分析和诊断价值比较
- 10 能谱CT参数在评估局部梗死心肌图像质量中的研究
- 11 MRCP在肝内外胆管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 12 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 13 经脾门静脉造影CT (CTSP)和超声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 14 发展CT科技建设台湾海峡和平通道-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作
- 15 基于小二乘逆时偏移的场声反射成像测井模拟?
- 16 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 17 超低剂量心脏CT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分级和量化的价值
- 18 增强CT扫描和MR扫描使用加压注射安全措施分析
- 19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 20 锥束CT精确重建算法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