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41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017/P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4-4140
  • 国内刊号:11-3017/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介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栏目设置
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能谱CT、医学CT、综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期刊证书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投稿须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作者投稿件时若无专门说明,则表示作者和《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都共认:

  1.投稿稿件为原创作品、无一稿两投。稿件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

  2.作者应保证稿件内容不涉及保密问题。凡涉密单位作者投的稿件,如作者单位为公安、军队等院校或科研单位,作者应提供稿件不涉密证明。

  3.稿件自确定发表之日起,除作者特别说明外,按惯例其专有出版权、汇编权、发行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作者拥有论文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

       4.CT理论与应用研究稿件要求

  4.1所投稿件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层次分明,论述精练,语言准确,符合规范。

  4.2量、符号和单位

  期刊刊登论文中的量名称、量符号及其单位采用国家标准。量(代表变动性数字)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排斜体;矢量、张量排黑斜体;量符号的下标,属“变动性的”用斜体,其他情况用正体。量符号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其量名称及单位。

  单位名称及符号采用国际标准制,单位符号用正体。常用的数学符号(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转置符T,微分符d等)排正体。外文缩写词必须符合国际规范,缩写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需要标明全称并说明中文含义。

  4.3图件

  投稿稿件请附必要的图件。图件要求具有科学性,符合规范,清晰美观,能直接用于制版,图件的精度不小于300线。每幅图件注明唯一图号和图题,图号和图题在图的下方,用小五号宋体字。坐标轴以“量符号/单位”规范形式表示,如f/Hz,v/(mA·s-1)。图中内容要用六号宋体字。对于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符合我国规定的地图出版要求。必要时可加图注,图注用六号宋体字。

  4.4表格

  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表号和表题置于表的上方(小五号宋体字)。表中量和单位的标示形式同图(六号宋体字)。图表直接列于文中,勿另置。

  4.5参考文献

  投稿稿件遵循著作权法,凡引用他人资料、数据、方法、图表以及结果、结论的,必须注明出处,列出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详见“《CT理论与应用研究》投稿样式”(可向编辑部索取)。

  4.6请提交论文研究工作的基金来源、编号,以及200字以内的第一和通讯作者简介(见投稿样式)。

  5.CT理论与应用研究注意事项

  5.1投稿一般采用电子投稿方式,也可寄一式3份机打稿件。特别鼓励有条件的作者在线投稿。

  5.2投稿者可建议2-3名评审者(请注明学位、职称、研究领域、单位和详细联系方式),以及要求回避的评审者。供编辑部参考。

  5.3来稿如不符合以上要求,将退作者修改后再投。请投稿者自留稿件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除双方另有约定之外,一般作者3个月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5.4来稿一经采用,酌寄稿酬并酌收版面费。赠送抽印本20份及样刊。


期刊引用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影响因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发文量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总被引频次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往期文章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动态变化与临床对比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脑部CT所表现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IE新生儿的临床和CT资料,按照治疗前脑部CT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行HBO及常规辅助治疗于1、2、3个疗程后分别行脑部CT复查,对三型HIECT转归情况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5例患儿行HBO治疗前CT检查,其中轻度HIE20例,中度HIE42例,重度......

    作者:张海波;付传明;赵云;陈伦刚;徐霖;王开华 刊期: 2012- 03

  • 一种扇束扫描模式下的图像重建迭代算法

    CT图像重建的扫描模式有平行束、扇束、锥束等,在扇束扫描模式下的图像重建算法大多基于图像的正方形网格剖分。本文建立了扇束扫描模式下新的图像重建离散化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新模型的代数迭代校正格式和重建算法。对新的模型下迭代算法几何意义进行了讨论,基于新模型的代数迭代重建算法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启发新的图像重建算法。......

    作者:刘淼灵;刘畅;邱钧 刊期: 2012- 02

  • 肺泡蛋白沉着症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前后胸部CT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前后的主要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评价BAL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为PAP的CT表现,观察病灶的范围、形态、边界及对比BAL前后的变化.结果:PAP的CT表现呈多样化,主要归纳为:地图征、碎石路征、肺水肿样及肺实变征.BAL后15例显著改善.结论:CT能直观显示PAP的影像特征,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可评价......

    作者:叶文卫;刘勇彬;刘琴 刊期: 2014- 02

  • 一种基于对称结构优化的OSEM快速重建算法

    由投影重建图像的EM重建算法中,有序子集大期望值法能够对经典EM算法加速,提高收敛速度,受到广泛地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性结构的OSEM快速重建算法,在更好地满足子集平衡的条件和优化有序子集的迭代顺序的同时,压缩了尺度窗口的计算.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当合适选取子集的数量时,S-OSEM算法有效地提高了重建速度和成像精度.......

    作者:刘畅;邱钧;肖波 刊期: 2009- 04

  • 一种基于FDK算法的扁平物体局部重建方法

    投影数据有截断的局部重建问题是CT重建领域的一个难点,传统的重建算法会产生严重的截断伪影,近提出的BPF算法和POCS迭代方法虽然能解决局部重建问题,但是它们的重建效率和并行性都比较差。针对特殊的扁平形状物体的局部重建问题,本文对FDK算法在此类问题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字仿真实验,给出了一个可以比较准确重建扁平物体局部区域的条件,即:局部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长度......

    作者:汪先超;王林元;李磊;闫镔 刊期: 2012- 01

  • 基于LVDS技术的CBCT系统高速数据采集的实现

    本文介绍了一套CBCT高速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它以平板探测器为数据源,利用LVDS技术,通过cameraLink接口标准,实现对CBCT系统海量数据的实时采集.然后,通过PCTExpress总线和RAID技术,对图像数据进行传输和实时存储.该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经过试验测试,能够实时无误地获取CT数据,证明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是完伞可行的.......

    作者:任鹏举;江桦;李磊;闫镔;刘建东 刊期: 2009- 01

  • 伴有静脉瘤栓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MSCT及MPR重建表现与鉴别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增进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3例伴有下腔静脉及右心受累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对其临床特点、影像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中2例既往有子宫肌瘤切除史,1例首次发病.2例因下肢水肿、夜间呼吸困难,1例因左协肋部不适发现肾盂积水就诊.CT扫描均发现腹盆腔巨大肿块,表面分叶状,增强多发结节样强化,同时见盆腔静脉增多增......

    作者:梁宇霆;杨汉卿;孔令;靳二虎;贺文 刊期: 2013- 01

  • 两种斜缆采集正演模拟及虚反射压制效果分析

    斜缆采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海上采集技术,主要为了压制虚反射,获得高品质的宽频地震资料。线形斜缆和弧形斜缆是目前常用的斜缆类型,能够获取较多的高低频信息。针对这两种斜缆采集方式,通过对比不同采集参数的地震记录及其消除虚反射后的数据,发现弧形斜缆采集观测系统明显优于线形斜缆,不仅在波场模拟中表现出较好的特征,而且在虚反射消除的过程中,引入了较小的噪声,能够获得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分析模型测试的结果,......

    作者:周含蕊;宋建国;宫云良 刊期: 2016- 03

  • 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原油动用规律实验研究

    致密油是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但由于其一次采收率低,需要开展提高采收率研究.由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不同孔隙对产量的贡献差异很大,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动用情况进而优化开发方式.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测试与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直观反映不同注入条件下注入介质与原油的驱替过程,明确了注水和注CO2两种开发方式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动用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和CO2驱不同孔隙区间原油动用程度随着驱......

    作者:潘伟义;郎东江;伦增珉;吕成远;赵淑霞;王海涛;赵清民 刊期: 2016- 06

  • 形态学在X-射线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以射线检测发动机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传统分割算法相比较,同时结合新发展的数学理论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采用了一种有效分割方法,使其在提取效果和处理速度上都能获得预期的满意结果.......

    作者:王跃华;韩焱;崔青松 刊期: 2005- 04